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張其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張其昀(1901~1985),字曉峰。浙江省勤縣人。七歲在家鄉(勤縣西南鄉)張氏祠堂設立的小學就讀。一九一三年,進勤縣第四高級小學。二年後,考進浙江省立第四中學,受良師啟迪,增強其學史地的興趣。一九一九年,中學畢業,適值五四運動,被推派為寧波學生會代表到上海,參加全國學生聯合會,應當時學生運動以「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之號召,考入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之文史地學部。一九二三年元月,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合併於國立東南大學;同年六月張氏學業完成,為東南大學首屆畢業生。他曾任實習教師兩年,故具教學經驗,畢業後,即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初中及高中地理教科書,得機在商務印書館所屬東方圖書館,縱覽群書。前後四年,學問進步,教科書亦如期編成。
  一九二七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東南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張氏應聘擔任中大地理學系講師,在校十年,循序升至教授。這期間,曾在國內作幾次地理考察之旅行,以印證學理,並增廣地理學者的見聞。一九三五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成立,張氏經全國國立大學推選,入選為評議員。次年應聘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兼系主任,後又兼史地研究所所長及史地教育研究室主任。七七事變起,抗日軍興,隨浙大輾轉遷至貴州。一九四一年,創刊〔思想與時代〕月刊。一九四三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哈佛大學訪問研究及講學二年。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九月踏上返國之旅;同年冬接任浙大文學院院長。次年夏浙大復員遷回杭州校址。一九四九年四月杭州淪陷於共軍,乃轉經廣州再到臺灣。張氏在浙大任教時,即當選為第二至第四屆國民參政員;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二屆中央幹事及常務幹事,並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行憲後任考試院考試委員。一九四七年,當選國大代表,並屢任主席團主席。
  一九四九年夏,抵臺後奉任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祕書組主任,曾隨從總統蔣公訪問菲、韓兩國。一九五○年三月,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八月兼任中央改造會祕書長。一九五四年五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教育部部長,部長任內四年(至1958年7月),在一九五四年秋准國立政治大學在木柵復校,後繼續復校者有清華、交通、中央大學;私立東吳、輔仁亦准復校,並准私立東海大學設立,改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同時恢復中央圖書館、設置國立歷史博物館、科學館、藝術館、教育資料館、教育電視臺及教育廣播電臺。又為提高中小學師資素質,設置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試驗實施國民學校畢業生免試志願升學方案,為民國五十七年九月起,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奠立基礎。一九五八年秋至一九七二年相繼出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及國防研究院主任。一九六二年,創辦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一九六六年再創辦中華學術院。一九八○年教育部核准中國文化學院改制為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張氏在學術、教育上之卓越成就及貢獻,深獲國內外學術界之肯定,故美國西東大學、聖若望大學、韓國慶熙大學皆頒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政府亦於一九八三年,授以行政院文化獎,受聘為總統府資政。一九八五年病逝,享齡八十五歲。
  其著作極豐,其中監修者有:〔清史〕、〔金史〕、〔元史〕、〔宋史〕之新刊本;編印者有:〔中文大辭典〕、〔中華地圖集〕、〔世界地圖集〕、〔簡明蘇俄百科全書〕、〔簡明日本百科全書〕、〔中華百科全書〕等;其個人之著述,據華岡學會所編張其昀博士著作年表,計有專著二百種,中文論文二千二百九十六篇,英文論文一百零七篇,其中以〔中國地理學研究〕及〔中華五千年史〕為最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張其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