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張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張謇(1853~1926)字季直,晚號嗇庵,鄉人以其德望,尊稱嗇翁而不名;江蘇南通人,生於清咸豐三年,卒於民國十五年,享年七十四歲。
  張氏不僅是我國傑出的政治家、實業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在光緒二十年(1894)考中狀元,竟薄仕途顯達,轉而從事地方教育與地方建設,憑一己之力,創辦學校,振興實業,使南通一地,成為全國之楷模。其所規劃之國民教育、師範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均開我國新式教育之先河。
  胡適在〔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言中指出:「在近代中國史上……,他獨立開闢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於一方,而影響及於全國。」
  「建教合作」為近代各國發展經濟必循的途徑,「教育即投資」之觀念,亦為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一致之理論。而張氏則早於光緒末年,即提出「父教育,母實業」的主張,「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之方法,振興實業,普及教育,使南通一地教育發達,經濟繁榮,為全國之冠。
  張氏興辦之教育事業,在國民教育方面,有初等小學三百三十二所,高等小學十二所。在師範教育方面,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首先以私資興辦通州師範學校,繼後又創辦女子師範學校、保姆傳習所、鄉村師範、甲種師範講習所、乙種小學教員講習所、盲啞師範傳習所、單級教授練習所等。至於不屬南通一地而為之監督策進者,有東臺母里師範學校、淮屬師範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在職業教育方面,有紡織專門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河海工程測繪養成所、商業學校、銀行專修科、商船學校、農業專門學校、醫學專門學校、國文專修科、巡警教練所、交通警察養成所。另經張氏策畫辦理者,尚有江寧商業高中兩等學校、蘇州鐵路學校、水產專門學校。在大學教育方面,有南通大學。其所策畫議設者,有工科大學、南洋大學等。在社會教育方面,有南通博物苑、南通圖書館、伶工學社、殘廢院、僧立小學堂、監獄學傳習所、棲流所及濟良所等。另所議設而不克完成者,有帝國博物館、國家博物院圖書館等。在女子教育方面,除女子師範學校外,尚有女工傳習所、蠶桑講習所及髮網傳習所等。在特殊教育方面,除盲啞師範傳習所外,尚有盲啞學校等。又為輔助教育之發展,張氏創立之實業機構,有大生第一、第三、第八等紡織公司、廣生榨油公司、復興麵粉公司、資生鐵冶公司、大陸輪船公司。其所成立之墾牧公司,則有通海公司、大有晉公司、大豫公司、大賚公司、中孚公司、遂濟公司、通遂公司、大裕公司、通興公司、大綱公司、阜餘公司、合德公司、華成公司、新通公司、新南公司,另設淮海實業銀行等。在政治方面,民國以前曾任商部、學部顧問官,禮部、度支部諮議官,江蘇鐵道協理,江蘇諮議局議長及江蘇省議會議長等職。民國元年(1912),國父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被推舉為實業總長。次年,熊希齡組閣,又推舉為工商部兼農林部長。其後,復任兩淮鹽政總理、全國水利局總裁等職。
  張氏學識淵博,自幼即極為聰穎,五歲起六年間,即讀畢〔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孝經〕、〔學〕、〔庸〕、〔論〕、〔孟〕等書,十一歲習〔詩經.國風〕;十二歲重讀〔學〕、〔庸〕、〔論〕、〔孟〕諸書,十三歲讀〔詩〕、〔書〕、〔易〕、〔爾雅〕;十四歲讀〔春秋〕、〔左傳〕;十五歲讀〔周禮〕、〔儀禮〕;十七歲讀〔綱鑑易知錄〕、〔通鑑綱目〕;二十歲前業已博覽群經,於經集中特別推崇〔易經〕,後著有〔周易音訓句讀〕一書,流傳於世。
  張氏對中學、西學之態度,主張中西兼重。光緒二十二年(1896),應張之洞之聘,出掌江寧文正書院,其課程規劃,即以中西兼具為目標。又因早年曾投身軍旅,故對文武兼備、術德兼修的教育目的,亦頗重視。
  張氏在光緒十四年初,即應贛榆知縣陳玉泉之邀,出掌選青書院,此為張氏從事教育事業之開始。其後,先後執教於太倉婁江書院、崇明瀛洲書院、江寧文正書院、安慶經古書院。嗣後又在從事地方教育事業期間,復創辦各級各類學校已如上述,其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時間極長。在教學方法方面,主張必須適應個別差異,因材施教,運用直觀教學法及思考教學法進行教學。在訓導方法方面,主張教師應以身示範,嚴格管教。對學校制度方面,其主張尤多創意,如主張建教合作及教育應為社區服務等。凡此具見張氏盡心教育改革,成效卓著,對當時及後來教育事業之發展,均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張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