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形式訓練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al Discipline Theory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十八世紀時,有些教育學者認為心智可由練習而強化其功能,正如人體的肌肉可由鍛鍊而變得更強壯一樣。此種說法稱為形式訓練說,是學習遷移最早的理論之一。
  信服形式訓練說的教育學者認為學校教材的選擇不必重視實用價值,只要重視其對心智訓練所具備的功能即可。亦即教師若認為記憶是一項重要的心智能力(官能),就應該選一些有助於記憶訓練的教材讓學生練習。在此理念之下,歐美許多學校的老師普遍重視拉丁文和數學的教學,認為這兩種科目對於記憶、推理、邏輯思考等心智訓練具有相當大的遷移效果。當時的教育學者深信人的心智能力只要加以訓練,使其發展得更好,就可遷移到同性質的所有問題上。因此學校教育的目的只是在做一些形式上的訓練。
  一九一三年,桑代克(E.L. Thorndike)做了一些研究,比較學過拉丁文和末學過拉丁文學生的學業成績,結果發現:拉丁文的學習未能遷移到別的學科上,即形式訓練的功能不似前次所認為的可以代表一切學習。因此桑代克認為學習遷移是特定的,而不是一般性的。桑代克發現拉丁文的學習只對具有拉丁字根的英文字的學習有幫助,但對於非拉丁字根的英文卻沒有遷移的效果。所以桑代克指出,一個人若想改進拼字、算術或是邏輯問題的技巧,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去練習這類的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形式訓練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