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律師 - 教育百科
ˋ
lǜ sh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ǜ shī
解釋:
  1. 受當事人委託或法院指定,協助當事人進行訴訟、辯護或處理有關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員。
    【例】這位律師以追求公義聞名,常提供弱勢者免費諮詢或訴訟協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律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ǜ shī
解釋:
1.精通戒律的法師。《大般涅槃經》卷三:「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2.唐代對道士的一種尊稱。按修行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3.受當事人委託或法院指定,協助當事人進行訴訟、辯護或處理有關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律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律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律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u̍t-s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受當事人委託或法院指定,依法協助當事人訴訟、出庭辯護,以及處理有關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員。以前叫「狀師」(tsn̄g-su)。
  2. 律師
同義詞: 辯護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律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律師辯護士 相關客家語 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