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設認知知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作者: 陳李綢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後設認知知識是指個人對既有知識能夠在不同時機予以選擇、組織、支配的高一層知識,也就是駕馭知識的知識。傅來福(J.H. 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將「後設認知」分為「後設認知知識」與「後設認知經驗」兩種。後設認知知識是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理解與覺察。即是個人從事認知活動時,不僅了解認知的結果,甚至會利用過去的經驗去體會在此一認知活動中自己所了解的有多少,使用何種方法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或在何種情境下能迅速獲得知識。因此後設認知知識分為三方面:即對個人認知的了解、對認知工作或材料的了解、對認知活動方法及策略的了解;可以分為「人」、「工作」與「策略」等三種知識。其中「人」的知識代表個人對自己本身能力與知識的理解,對個人特質及人際關係的理解。「工作」方面的知識是指個人對認知工作、工作需求與外在訊息本質的了解。策略方面的知識是指個人了解為達成認知目的所採用的手段與方法。
  貝克(L. Baker)和布朗(A.L. Brown)在一九八一年亦將後設認知分為兩類:一為後設認知知識,一為認知的調整。後設認知知識指了解自己知識來源的知識,並且覺知自己對學習情境需求的知識。此類知識比認知知識發展得晚。隨著年齡成長,後設認知知識愈加豐富。認知的調整是指個人在解決問題中自我的調整。這類知識並不穩定,也很難加以敘述,且與個人年齡及成熟無關。布朗認為後設認知知識與後設認知調整之間關聯性很高。
  總之,後設認知知識代表個人對整個認知歷程理解所形成的知識,並且知道「如何」及使用何種方式以獲得知識的累積知識。此種知識的產生是自發性及統整性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後設認知知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