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感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部 + 9 畫 = 13 gǎ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使心受觸動。如:「感動」、「感念」、「感天動地」、「情節感人」。
  2. 相應、受影響。如:「感應」、「感召」、「感染」。
  3. 情意、感覺。如:「感情」、「美感」、「好感」、「百感交集」。
  4. 表示謝意。如:「感謝」、「感激」、「感恩」。
  5. 覺得。如:「深感不安」、「感到意外」。
  6. 接在名詞後面,表示某種自覺或自我認知。如:「責任感」、「成就感」、「幽默感」。
  7. 感冒: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ǎn
解釋:
  1. 震撼、激盪人心。
    【例】感動、感化、感人至深
  2. 受到外來刺激而引發的情緒反應。
    【例】快感、好感、百感交集
  3. 對別人的德惠、恩澤,心懷謝意。
    【例】感激、感恩、銘感五內
  4. 慨嘆。
    【例】感慨、感嘆
  5. 覺得。
    【例】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6. 接觸、引起。
    【例】感染
  7. 自我認知的看法、見解。
    【例】幽默感、責任感、成就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ǎn
解釋:
[動]
1.震撼。《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如:「感動」。《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3.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4.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5.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名]
1.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2.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注音:
漢語拼音: hàn
解釋:
[名]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通「憾」。《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
[動]
振動、搖動。通「撼」。《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受到外界的刺激,使心中產生反應。
    例如:感心 kám-sim(令人感動)、感謝 kám-siā。
  2. [動] 受到疾病傳染。
    例如:感著 kám--tio̍h(感冒了)、感染 kám-jiám。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