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或然率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rán lǜ
解釋:
  1. 機會或可能性的數值。
    【例】此次錄取名額增加,每位考生上榜的或然率增加了不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或然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ò rán lǜ
解釋:
以數值表現事物發生的可能性。也稱為「概率」、「機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或然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bability
作者: 劉貴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或然率亦稱「概率」、「機率」、「概然性」,是指某一事件出現的可能性之多寡。某種事件在相同的條件下,其變化發展往往具有幾種不同的可能性,這種事件稱為「隨機事件」,這種現象稱為「隨機現象」。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並不相同,或然率就是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或然率的古典定義:一個事件A出現的或然率,是A可能出現的情況與全部可能情況的比率。或然率的頻率定義:一個事件A出現的或然率,等於A在若干次試驗中出現的頻率,其公式如下:
  A出現的或然率=(A出現的次數/試驗總次數)
  換句話說,在相同條件下,如果一種事件出現的可能只有兩種,則其中任何一種事件出現可能次數會占總試驗次數的二分之一。這種通過足夠多的觀察次數,求得某一現象(事件)出現次數的相對值的極限即稱為或然率。或然率表明了大量重複的隨機現象的總和作用,例如:大量分子構成的氣體,其中每一個分子的運動動能是隨機的,但其總體的表現─溫度則是確定的。
  作為數學的一門分科的或然論是系統研究或然率的科學,而以或然論為工具研究歸納推理的理論就產生了概率邏輯。因此,或然率或概率是概率邏輯中的基本概念,與經驗的歸納方法不同,是一種應用數學方法的歸納方法。概率邏輯是作為歸納邏輯的直接繼續而產生的。由於歸納邏輯得出的結論,以及假設演繹法的結論都是或然的,所以需要從量方面估計某一結論的或然性,把數學中所制定的精確或然率方法引入邏輯。英國功利主義者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的〔邏輯體系〕(A System of Logic)一書的歸納部分已有兩章討論或然率。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布爾(George Boole, 1815~1864)提出或然率的邏輯解釋,主張考察有關事件的判斷之或然率以代替事件本身的或然率。前蘇聯數學家柯爾莫洛波夫(A.H. Kormoropov, 1903~ )提出或然率的公理化定義,在所著〔或然論的解析方法〕中詳盡闡述無後效的隨機過程理論的原理,對或然率理論的發展頗有影響作用。此後,邏輯實徵論(Logical Postivism)者卡納普(Rudolf Carnap, 1891~1970)在歸納邏輯方面強調或然率的概念應分成:或然率的邏輯概念和或然率的統計概念;並且用純分析的「邏輯或然率」概念取代賴辛巴赫(Hans Reichen-bach,1891~1953)的相對頻率概念(亦即「統計或然率」概念),而建構和發展了基於「邏輯或然率」概念的或然率邏輯公理體系,對某些特殊情況下的或然率預測提供了一套精確的邏輯工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或然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robability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隨機實驗重複試行,則事件(A)發生的或然率為[P(A)]為事件A出現的次數(fA)與試行總次數(n)之比,即P(A)=fA/n。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或然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