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手稿 - 教育百科
ˇ
稿
ˇ
shǒu gǎ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ǒu gǎo
解釋:
  1. 寫定但未發表的原稿。
    【例】王教授過世之後,學生們將他的手稿結集成書,交給書店出版。
  2. 親手所寫的文稿。
    【例】這篇詩作經專家鑑定確是張大師的手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手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ǒu gǎo
解釋:
寫定而未刊刻印行的原稿。如:「這些劇本是莎士比亞的手稿。」《清史稿.卷五○八.列女列傳一.詹枚妻王》:「我先君死,不為不幸。平生手稿,為我盡致蒯夫人,蒯夫人能彰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手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nuscripts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手稿是指用手書寫的資料,廣義而言,包括古代寫於龜甲、獸骨、羊皮、植物、石頭、蠟、泥板、竹簡、木簡、布帛、絲綢、紙張的書稿,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聖經抄本、古典文抄本,以及現代的各類手寫本,甚至打字稿。就其內容而言,則有信件、日記、備忘錄、草稿、個人文件、家庭或機關檔案、商業紀錄、樂譜、文學作品、歷史稿件等各類型的資料。這些文獻多半未經大量複製,故流傳不易。
   一般而言,印刷術發明以前書寫的文書稱為手抄本(Libri Manuscripti)。有些手搞尚以彩色、金字、圖畫增加美感,則稱為裝飾手稿(Illuminated Manuscript)。而歷史手稿(Historical Manuscript)主要是指機關的檔案、紀錄,其具歷史與證明的價值,而不再受該機關或其承繼單位的監督管理者。在性質上,歷史手稿與個人手稿有顯著的不同。
  手稿的研究涵蓋古文書學、金石學、碑文學、貨幣學等領域,研究的主題為手稿的作者、書寫時間、書寫工具、內容、裝訂、價值及影響等。對於手稿進行較有系統的研究,始於西元13世紀。當時的方法主要是將手稿條列清單,然後比對各清單的內容。至14世紀,佛萊爾斯(Gray Friars)將160所修道院的館藏做完整的紀錄,促使研究方法邁入科學化。許多人文學者亦積極協助手稿的收集。16世紀初期克萊布(Franciscan Peter Crabbe)為收集議會決議書,曾調查500所德國與比利時圖書館,了解手稿的收藏地與可得性。1603年已出現西歐與土耳其各圖書館館手稿聯合目錄。在現代科學的筆跡學廣泛運用前,古文書家即已採用筆法來辨別手稿的真偽,並據質材、款式推斷其年代。
  東方早期的手稿與地中海地區、西歐的手稿有明顯的差異,但研究者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卻是相同的。地中海地區古代所使用的鐵片大多被氧化;而印度的棕葉與埃及的紙草亦多被害蟲、菌類所破壞。因此古籍所載的手稿幾乎早已無存,其傳世者主要係近年出土。現存最早的古紙手稿,是1942年在中國居延一個古代烽火臺的廢墟中發現的東漢紙上有20餘個隸草字。現代手稿則較古代手稿更具多樣性,然由於資料的轉移、管理者的疏忽、戰爭、火災等因素,均造成收集的困難。1939年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特設立手稿專門委員會,負責規畫手稿的書目控制。1951年起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開始編製手稿聯合目錄,前於1954年編訂手稿的編目規則。此規則即成為1967年[英美編目規則](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手稿編目的基礎。
  手稿是書籍最原始的形態,為作者的精心傑作,見其稿猶如見其人般。較珍貴的手稿通常均拍攝成縮影形式,原稿則另加以妥善保存。著名的手稿往往會被大規模地複製,以便供大眾參閱。手稿雖有其特點,但並非所有的手稿都有價值,圖書館多半依據其館藏特色對手稿做重點收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手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