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拈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án jiū
解釋:
從預先做好記號的紙卷或紙團中,隨意拈取一個,來決定事情。《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岱曰:『我與你拈鬮,拈著的便去。』」《紅樓夢》第三七回:「迎春道:『依我說,也不必隨一人出題限韻,竟是拈鬮公道。』」也稱為「拔虎鬚」、「探鬮」、「抓鬮」、「抽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拈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拈籤仔】
對應華語: 拈鬮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拈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am-kha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抽籤。
    例如:逐家意見攏無仝,規氣拈鬮來決定。Ta̍k-ke ì-kiàn lóng bô kāng, kui-khì liam-khau lâi kuat-tīng. (每個人的意見都不同,乾脆以抽籤來作決定。)
同義詞: 抽籤、抽鬮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拈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拈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