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拗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ˇ
部 + 5 畫 = 8 [一]niù[二]ǎo[三]à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o
解釋:
  1. 不順。
    【例】拗口
  2. 反抗、拂逆。
    【例】違拗
注音:
漢語拼音: ǎo
解釋:
  1. 折。
    【例】拗折、拗花
注音:
漢語拼音: niù
解釋:
  1. 固執、倔強。
    【例】脾氣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o
解釋:
[形]
不順。如:「拗口」。唐.孟郊〈峽哀〉詩一○首之八:「腥語信者誰?拗歌歡非真。」
[動]
反抗。唐.韓愈〈答孟郊〉詩:「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紅樓夢》第七○回:「眾人不敢違拗,只得回房去,另妝飾了起來。」
注音:
漢語拼音: ǎo
解釋:
[動]
折。《玉篇.手部》:「拗,拗折也。」唐.溫庭筠〈達摩支曲〉:「擣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
注音:
漢語拼音: niù
解釋:
[形]
固執、倔強。如:「他的脾氣真拗。」《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因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抑制。《集韻.入聲.屋韻》:「拗,抑也。」《文選.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唐.杜甫〈天狗賦〉:「洎千蹄之迸集兮,始拗怒以相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摺、折。
    例如:拗紙 áu-tsuá。
  2. [量] 摺痕。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
    例如:拗一拗 áu tsi̍t áu(摺一摺、折一折)。
  3. [動] 使物體因彎曲而斷裂。
    例如:拗斷 áu-tn̄g(折斷)。
  4. [動] 強詞奪理、刻意曲解。
    例如:硬拗 ngē-áu(以話術或強詞奪理的方式,把一件事情或一段話刻意地曲解或強加解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