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招牌 - 教育百科
ˊ
zhāo pá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o pái
解釋:
  1. 商店機構作為標識的牌子。
    【例】都市裡到處充斥著各式的招牌,嚴重影響市容觀瞻。
  2. 比喻名譽、名聲。
    【例】你千萬要三思呀!免得砸了自己的招牌。
  3. 拿手的或最具代表性的。
    【例】開陽白菜是媽媽的招牌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招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o pái
解釋:
1.商店機構作為標識的牌子。宋.張任國〈柳梢青.掛起招牌〉詞:「掛起招牌,一聲喝采,舊店新開。」《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將來掛招牌,就可以稱儒醫。」《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下車進去,見一家大門上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的招裨,上寫著『保國強種不纏足會』八個大字。」
2.演藝人員或團體揭示其所獻技藝有關事項的牌子。《水滸傳》第五一回:「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寫著這場話本,是一段風流韞籍的格範,喚做『豫章城雙漸趕蘇卿』。」《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將及到家之際,遇見一個全真先生,手執招牌,上寫著『風鑑通神』。」
3.拿手的,可做為標識的。如:「這首歌是她最為大家熟知的招牌歌曲。」
4.比喻騙人的幌子。清.李漁《意中緣》第六齣:「我借他做個招牌,結識起士大夫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招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名、形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招牌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招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au-pâ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掛在商店外面作為市招的看板。
    例如:這馬真濟店面的招牌攏做甲足特別。Tsit-má tsin tsē tiàm-bin ê tsiau-pâi lóng tsò kah tsiok ti̍k-pia̍t. (現在有很多店的招牌都做得很特別。)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招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招牌khang35 pang51 相關客家語 招牌
相似詞 牌號、商標、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