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挼 - 教育百科
ˊ
ˇ
部 + 7 畫 = 10 nuóhu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uó
解釋:
[動]
1.搓揉、摩擦。如:「挼搓」。唐.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瞻相北斗柄,兩手自相挼。」清.洪昇《長生殿》第四齣:「驀然揭起鴛幃,星眼倦還挼。」
2.撫玩、玩弄。五代唐.薛昭蘊〈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詞:「不勝情,手挼裙帶遶花行。」
注音:
漢語拼音: huī
解釋:
[名]
尸未食前的祭祀。《儀禮.特牲饋食禮》:「祝命挼祭。」漢.鄭玄.注:「挼祭,祭神食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uê/l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揉、搓。
    例如:挼面巾 juê bīn-kin(搓揉毛巾)、挼目睭 juê ba̍k-tsiu(揉眼睛)。
  2. [動] 手指頭用力壓、揉。
    例如:你毋通共狗蟻挼死!Lí m̄-thang kā káu-hiā juê--sí! (你別將螞蟻揉死!)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