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捻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8 畫 = 11 niǎ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n
解釋:
  1. 用手指搓揉。
    【例】捻繩、捻鬍子 ◎
  2. 用手指搓揉成的條狀物。
    【例】燈捻、紙捻、藥捻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n
解釋:
[動]
1.用手指搓揉。如:「捻繩」、「捻鬍子」。《西遊記》第三八回:「你可把他都捻就了觔,單擺在那四十里路上兩旁,教那些人不放鷹犬,拿回城去。」
2.驅趕。如:「將那條狗捻走。」《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再要扯謊,伊老哥你打了他不算,我捻了他不給他房住。」
[名]
1.用手指將紙、線搓揉成條狀物。如:「燈捻」、「麻捻」、「藥捻子」。《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右手拿著一個火紙捻兒。」
2.參見「捻匪」條。
注音:
漢語拼音: niē
解釋:
[動]
捏,用拇指與其餘手指夾住。唐.裴說〈聞砧〉詩:「愁捻銀針信手縫,惆悵無人試寬窄。」《紅樓夢》第六回:「寶玉紅漲了臉,把他的手一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à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捏、擰。
    例如:出力對大腿共伊捻落去。Tshut-la̍t tuì tuā-thuí kā i liàm--lo̍h-khì. (對著大腿用力捏下去。);捻喙䫌 liàm tshuì-phué(捏臉頰)。
  2. [動] 用手指頭將東西捏取一小塊下來。
    例如:我想欲捻一塊粿來食看覓。Guá siūnn-beh liàm tsi̍t tè kué lâi tsia̍h khuànn-māi. (我想要捏取一塊糕來吃看看。)
  3. [動] 摘取、折取。常用來指摘取植物的莖、花朵等。
    例如:捻菜 liàm tshài(摘菜)、捻花 liàm hue(摘花)。
音讀: liā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植物的果實和莖或枝相連接的部位。
    例如:高麗菜捻 ko-lê-tshài liām(高麗菜的莖頭)。
  2. [量] 串、把。計算成把的或成串的蔬菜、果實的單位。
    例如:兩捻龍眼 nn̄g liām lîng-gíng(兩串龍眼)。
  3. [量] 蔬果的一片或有稜角蔬果的一稜。
    例如:一捻芳瓜 tsi̍t liām phang-kue(一片香瓜)、這粒楊桃有六捻。 Tsit lia̍p iûnn-tô ū la̍k liām. (這顆楊桃有六片。)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