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捽 - 教育百科
ˊ
ˇ
部 + 8 畫 = 11 zúz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揪著頭髮。《說文解字.手部》:「捽,持頭髮也。」《戰國策.楚策一》:「吾將軍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
2.抓。《水滸傳》第二六回:「連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門慶左腳。」
3.拔取。《漢書.卷七二.貢禹傳》:「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清史稿.卷四九六.忠義傳十.劉錫祺傳》:「黨人適同舟,面辱之,捽其冠,遽投江死。」
4.抵觸、碰撞。《國語.晉語一》:「戎、夏交捽。」三國吳.韋昭.注:「捽,交對也。」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之六:「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注音:
漢語拼音: zuó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擦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迅速地吃。
    例如:我都猶未食半喙咧,你就捽了了矣!Guá to iáu-buē tsia̍h puànn tshuì--leh, lí tō sut-liáu-liáu--ah! (我都還沒吃半口,你一下子就吃光光了!)
  2. [動] 鞭打、甩打、抽打。
    例如:伊去予人捽甲流血流滴。I khì hōo lâng sut kah lâu-hueh-lâu-tih. (他被人鞭打到皮破血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