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掩惡揚善 - 教育百科
ˇ
ˋ
ˊ
ˋ
yǎn è yáng sh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è yáng shàn
解釋:
隱藏過失,宣揚善行。參見「隱惡揚善」條。《梁書.卷五六.侯景傳》:「臣渦陽退衄,非戰之罪,實由陛下君臣相與見誤。乃還壽春,曾無悔色,祗奉朝廷,掩惡揚善。」宋.蘇軾〈趙康靖公神道碑〉:「專務掩惡揚善,以德報怨,出於至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掩惡揚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è yáng shàn
釋義:
即「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01.漢.班固《白虎通.卷二.右論帝王制諡之義》:「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諡之者何?以為人臣之義,莫不欲褒稱其君,掩惡揚善者也。」02.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余之所錄,大抵以肇為法。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 
典源: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衷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書證:
01.漢.班固《白虎通.卷二.右論帝王制諡之義》:「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諡之者何?以為人臣之義,莫不欲褒稱其君,掩惡揚善者也。」
02.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余之所錄,大抵以肇為法。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掩惡揚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