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掰 - 教育百科
播放
ˇ
部 + 8 畫 = 12 bā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i
解釋:
  1. 用雙手使勁將東西分開。
    【例】我掰開橘子後,分他一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i
解釋:
[動]
1.用雙手使勁將東西分開。《紅樓夢》第六○回:「便把手內的糕一塊一塊的掰了,擲打著雀兒頑。」
2.胡扯、亂吹。如:「瞎掰」、「亂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u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撥、拂。
    例如:頭毛小掰一下。Thâu-mn̂g sió pué--tsi̍t-ē. (頭髮稍微撥一下,整理一下。)
  2. [動] 擋開。
    例如:伊欲共我拍,我用手共伊掰開。I beh kā guá phah, guá iōng tshiú kā i pué--khui. (他要打我,我用手把他擋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