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摩擦 - 教育百科
ˊ
mó c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ó cā
解釋:
  1. 兩物接觸並來回擦動。
    【例】摩擦生熱
  2. 比喻爭執或衝突。
    【例】因為個性、想法、習慣等不同,人與人之間難免發生摩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摩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ó cā
解釋:
1.兩物相接觸而過或來回擦動。如:「摩擦生熱」。也作「磨擦」。
2.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爭執或衝突。如:「其實他們之間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也作「磨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摩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riction
作者: 張錦裕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摩擦是由於兩個接觸面因相對運動所引起。接觸面可能是固體與固體接觸、固體與流體的接觸,或者是流體與流體接觸。當兩者接觸有相對運動時,在其接觸面上即產生相當的阻力,阻止其滑動,這種阻力通常被稱為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的作用線,恆與接觸面相切;摩擦阻力的方向則與滑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對人類的生活,頗為重要。倘無摩擦阻力,人們勢將寸步難行;他如各種車輛的行駛、皮帶輪的傳送動力、梯架的穩定,無一不賴摩擦阻力之助。反之,能量的損失、機件的磨耗,大都由摩擦而引起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摩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