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斯 - 教育百科
播放
部 + 8 畫 = 12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指示代名詞。這、這裡、這個。如:「生於斯,長於斯。」
  2. 乃、則。如:「有目斯能視,有耳斯能聽。」
  3. 斯文:形容人的舉止行為十分文雅有禮。如:「他舉止斯文,風度翩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代詞。用於文言文。此、這個、這裡。
    【例】生於斯,長於斯;朝於斯,夕於斯。
  2. 連詞。用於文言文。則、就。
    【例】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劈裂、析分。《說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詩經.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莊子.則陽》:「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
2.距離。《列子.黃帝》:「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
[代]
此、這個、這裡。用於文言文。如:「斯人」、「以至於斯」、「生於斯,長於斯。」
[連]
則、就。用於文言文。《論語.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經》:「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
[助]
1.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呢」。《詩經.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2.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啊」。《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3.是。用於倒裝,表示賓語前置。《詩經.豳風.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副]
盡、都。《書經.金滕》:「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
[名]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斯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u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