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斯多噶主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oicism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斯多噶主義(或稱斯多噶學派)是一種倫理學的主張;為了說明這項主張,論述中也包含了有系統的物理學和邏輯。
  斯多噶主義的倫理學的主要內容,在教人如何追求幸福。其支持者認為,能有幸福生活的人,必然要能與自然和諧的相處;幸福生活的起點不在於追求個人無法掌握的事務,如健康、財富或名位之類,因為這些東西都可能因外在因素的變動而消失,幸福生活的起點在於人能具有正確的道德態度。一個具有正確的道德態度的人,只追求他有把握追求到的東西,他的生活是依正確的認知而行,他明瞭幸福的生活不假外求,而是理性運作的結果。在處理個人欲望上,極端的斯多噶主義支持者主張要斷絕一切的欲望,不過這個主張在實踐上有困難,所以溫和的斯多噶主義者認為某些欲望(如追求錦衣美食)不是不能滿足,但不能因追求欲望而受制於外物。
  在斯多噶主義的倫理學中有兩個關鍵問題:其一是為什麼理性在道德生活中如此重要?其二是為什麼幸福生活是與大自然相調和的生活?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於斯多噶主義的宇宙觀。在對宇宙的認定上,斯多噶主義認為,萬事萬物(包括人的心靈)的基本組成元素都是物質。在物質中又有兩項不同的東西:一是主動的力量,另一是被動的力量。主動的力量就是理(logos),也就是理性,是宇宙的主宰。這主動的力量充斥在宇宙的事物當中,使得宇宙成為一個理性的和有目的的整體;人既是宇宙中的一分子,自然也受這主動力量的約制,主宰個人行動的靈魂組成要素就是理性。或者說,主宰宇宙運動及約制個人行動的力量都是理性。在這樣的認知下,個人生活是否能夠幸福,當然就要靠理性的作用;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且與宇宙萬物有相同的組成要素,欲求幸福生活,人就應了解自然,與自然和諧的相處。
  綜觀斯多噶主義的主張,是以倫理學為核心,以物理學為倫理學的理論基礎,以邏輯為使其理論成為合理的方法。這個主義流行於古希臘羅馬時期,創始人為西元前四世紀的芝諾(Zeno of stoic, 340~265 B.C.),而後經克利斯卜斯(Chrysippus, 280~207 B.C.)的充實,漸趨系統化。在羅馬時代,辛尼卡(L.A. Seneca, 4 B.C.~65 A.D.)及羅馬皇帝奧力流斯(Marcus Aurelius, 121~180)都這個主義的支持者。在西元三世紀時,斯多噶主義漸趨式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斯多噶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