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方苞 - 教育百科
fāng bā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bāo
解釋:
人名。(西元1668~1749)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論學以宋儒為宗,說經推衍程朱之學,尤致力於春秋三禮。文學韓歐,嚴於義法,為桐城派之宗主。著有《周官辨》、《春秋通論》、《禮記析疑》、《望溪文集》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方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方苞(1668~1749)字靈皋,又字鳳九,號望溪;清桐城人,寄籍上元。兄方舟,諸生,高才篤行,好〔左氏傳〕、〔太史公書〕,著述未成而卒。苞少從學於兄,以孝弟相勗,循覽五經注疏大全,少者三數周;補諸生,游京師,入太學,安溪李文貞(光地)見其文曰:「韓歐復出,北宋後無此作也。」萬斯同降齒與之交,曰:「子於古文信有得,願勿溺也。」於是一意求經義,好讀宋儒書,嘗說:「宋五子之前,其窮理之學未有如五子者,五子之後,推其緒而廣之,乃稍有所得。其背而馳者,皆妄鑿牆垣而植蓬萵,學之蠹也。」舉鄉試第一,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進士;聞母疾歸侍母,家居三年,以戴名世〔南山集〕之獄,牽連被逮,囚繫經歲,揅經不輟。讞論重辟,聖祖矜疑,五次折本不下,李光地陳其文學,力救之,免死隸旗籍;召至南書房,試以湖南洞苗歸化碑文、黃鐘萬事根本論、時和年豐賦,聖祖嘉賞,命入直南書房,又移直蒙養齋,編校樂、曆、律、算諸書,諸皇子皆呼之曰先生,充武英殿總裁。清世宗即位,命出旗籍,授左中允,三遷為內閣學士,免趨直,專司書局教習庶吉士,充〔一統志〕總裁,校訂〔春秋日講〕;後再直兩書房,充纂修〔三禮義疏〕副總裁,命選有明及本朝名家制義,頒布以為舉業準的。擢禮部右侍郎,以足疾辭,詔免隨班,許數日一赴部。
  自康熙朝,苞雖未與廷議,於時政得失每就李文貞公及徐文定公陳讜言,多得採取,上達見諸施行。復與鄂文端、朱文端、蔡文勤、楊文定諸公相引重,多有所建言。苞個性抗直,與議屢有爭執,為時所忌,苞亦自知孤立,以老病自請解任,朝廷許之,著仍以原銜食俸,留教習庶吉士,充經史館總裁;會庶吉士散館,請後到者補試,被劾循私落職,仍在三禮館修書;迄〔周禮義疏〕成,請求解除書局職務,奉詔賜侍講銜回籍;乾隆十四年卒,享年八十二歲。
  方苞篤於倫理,制行嚴正,造次必遵禮法,為官盡忠職守,於國計民生大端,竭誠獻替,不恤出位(丟官)之咎;所議皆切中利害,世稱讜言。時人論其為學宗旨曰:「制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衛道尤力,遇同時學人政程、朱者,反覆剖辨,必伸其說而後已。於諸經尤深於〔三禮〕、〔春秋〕,通志堂緝刊宋、元之人經說,凡三度芟薙,取其粹言而會通之;御纂〔三禮義疏〕,特命總其事,發凡起例,皆出手定。」
  方苞著述閱富,有〔周官集註〕十二巷、〔周官析疑〕四十巷、〔周官辨〕一卷、〔儀禮析疑〕十七卷、〔禮記析疑〕四十六卷、〔喪禮或問〕一卷、〔春秋通論〕四巷、〔春秋直解〕十二卷、〔春秋比事目錄〕四卷、〔詩義補正〕八卷、〔左傳義法舉要〕、〔刪定管子荀子離騷正義〕、〔史記註補正〕各一巷;文集初由門人王兆符、程崟編刊,後同邑戴鈞衡重編〔正集〕十八巷、〔外集〕十卷、〔補遺〕二巷行於世;至刪定之〔通志堂宋元經解〕則未刊行,未見傳本。
  〔清儒學案〕附錄載:「先生事父至孝,事母尤孝,年四十餘,宛轉膝下如嬰兒;被逮時詭言被薦入內廷,洎事解,迎養太夫人至京,竟不知其事。與兄百川、弟椒塗相友愛不忍離,百川約曰:『吾兄弟異日當共葬一邱。』後卒如約,每遭期功喪,皆率子姪準古禮宿外寢。」又載:「先生在館中,徐公蝶園及顧公用方時就問周官疑義,詳為辨析;遇館中後生,則為講喪服,聞而持行者數人;顧公謂『筆之書,然後可久存』。先生乃出其在獄所作〔喪禮或問〕。又為〔周官辨〕,浹月而成。」又載:「先生耄期尤嗜學,日有課程,治〔儀禮〕十易其稿,年八十,日坐城北湄縣,矻矻不置。」邵位西曰:「先生當官敷奏,俱關國計民謨,今觀請定經制等劄子,煌煌鉅篇,乃經國遠謨,足與靳文襄公生財裕餉諸疏並垂;餘亦直抒所見,不肯一字詭隨,生平嚴諤之概,可以想見。」全謝山曰:「有經術者未必兼文章,有文章者未必本經術,所以申、毛、服、鄭之於遷、固,各有溝澮。唯是經術文章之兼固難,其用之足為斯世斯民之重則難之尤難,桐城方公,庶幾不愧於此。」〔清儒學案.望溪學案〕卷首載:「阮文達輯清一代經解,不收望溪之作,蓋漢、宋顯分門戶也。望溪學宗宋儒,於宋、元人經說薈萃折衷,其義理名物訓詁則略之。館修〔三禮義疏〕,義例出其手定,文章源於經術。姚氏惜抱承其緒,傳衍甚遠,桐城文派,遂為一代大宗。」方苞之學能成一家之言,而桐城學派之影響至今不衰,良非無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方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