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曲則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曲則全」是〔老子〕第十九章的首句,意為求全若從「全」處入手,未必能全;若反過來從曲處開始,倒能得到全。文字是:「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老子對天道和人道的觀點,持相對(或相反)以相成的觀念,從不自單一方面著眼;而且始終認為積極或成功的一面,是從消極或不利的一面開始。這段話都是從消極的一端趨向積極,印證自然現象和物理,一則有物極必反的趨勢;一則是「不利」乃是「利」的開始。如果只從積極面著眼,其前景恰好是漸趨於下,反而令人失望了。故而生死消長,總是由一端趨向另一端。
  用這種狀況印證人事,見於同章的下面文字:「不自見故明,不自恃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放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這段話可以印證如果人能謙沖為懷,不刻意的求表現,反而更能表現,最明白的是一個立意不與人爭的人,誰也無法和他爭衡。不爭似乎是無勇無能,到了沒有人能與其相爭,則不爭便成了立於不敗之地,才是真正的勝利。老子強調柔弱,卑下是勝過堅強和高傲的有效方式。如六十五章中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常見的水能穿石,即是明顯的例證,所以柔能勝剛,弱能勝強。與人相處應用這個道理,表面上似乎失之懦弱退縮,實際上卻是制勝之道。儒家不用物理或自然現象教人謙沖退讓,而用「禮」來代替,以尊人敬人為有禮,以消除暴戾蠻橫,作用相近,效果相同,只是用「人文」代替實際利害,精神的層次更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曲則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