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替代性增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carious Reinforcement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替代性增強的概念係班杜拉(A. Bandura)在其「社會學習論假設」中所提出。班氏主張:替代學習是靠辨別增強而形成的,觀察者(即模倣者)表現出來的行為和示範者一致時,觀察者會受到鼓勵;兩者如果不一致,則觀察者會受到懲罰或得不到鼓勵。換言之,示範者之得到增強,對觀察者具有替代性增強的作用。
  依照社會學習論,替代學習不一定要有行為表現,也不一定需要外在的增強,替代性增強本身具有增強的功能。增強在替代學習的影響力主要是事前的,而不是事後的。也就是在替代學習歷程中,使替代學習中注意和保留等的作用,是觀察者對增強的預期,而非出現某個行為後實際得到的外在增強。如果預期能獲得鼓勵,則觀察者會對示範行為特別注意並加強記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替代性增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