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月暈效應 - 教育百科
ˋ
ˋ
ˋ
ˋ
yuè yùn xiào yì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yùn xiào yìng
解釋:
個人掌握訊息很少,卻要對特定對象做出整體判斷時,產生的以偏概全效應。較常出現於高估對方優點的情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月暈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lo Effect
作者: 陳嘉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月暈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或成見效應,指在人際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因而表現為在個體的社會知覺過程中,將對方的最初印象不加統整分析就用來判斷、推論此人的其他特質。亦即對於一個喜歡的人,會同時認為他具有其他所有好的特質,甚至你對他的這些特質一無所知亦同。一個懷有偏見態度的人常有此知覺現象,例用教師評定學生操行成績時,不以學生言行舉止為根據,只憑學生學業成績的印象定等級。
  月暈效應往往是在個人掌握有關知覺對象的訊息很少而又要作出整體判斷的情況下,產生以偏概全的效應,它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論的泛化與擴張,造成過高或過低評估的失真現象。因此一個人第一印象被認為是好的,他就被一種正面的光環所籠罩,人們易將好的特質賦予他。這種現象早在一九二○年即為桑代克(E.L. Thorndike)所發現。美國心理學家凱爾利(H. Kelley, 1950)和阿斯契(S. Asch, 1946)等人在印象形成的實驗中也證實了這種效應的存在。
  在教育活動中因月暈效應常造成不少的評量誤差存在。例如:
1.施用晤談法(Interviewing)或評定量表(Rating Scale)記錄學生行為與態度的改變時,評定者對被評者有良好態度時,就傾向於將所有特質評為高分;而有消極態度時,就傾向於評為低分。因此,限制了評定量表的使用價值。2.進行論文題評分時,當評分者同時評閱幾個問題時,其評分易受前一個分數高低的影響,亦即前面問題得分高,其他問題也趨向於給分高,反之亦然。就工業心理方面而言,月暈效應的主要影響有下述兩點:
1.甄選員工時多會實施晤談或使用評定量表,如不能避免月暈效應,對任何機構而言,可能無法得到適當人選;就求職者而言,難免失之公允。2.考績為人事管理的重要事項,如不能避免月暈效應,難免形成不當的升遷而影響員工的士氣。為了避免月暈效應的影響,上述情形可以做下述的改進:
1.「顛倒極端」法(reversal of the poles):將評定量表中正面或負面的評定次序予以隨機的方式排列,可以減少評定者的月暈效應。2.使用評定量表時,盡可能綜合幾個人的評定結果。若干評定者的評定結果比單一評定者的評定結果可靠,因為綜合在一起,可以彼此抵銷個人評定的偏差。3.論文題閱卷時避免先看學生的姓名,以免因為對學生印象的好壞而影響評分的客觀性。4.水平評定(horizontal rating):論文題的評分在同一時間只評閱一個問題,評閱完竣始進行另一題目的評分。例如,論文題有五題時,則先評閱所有學生的第一題答案,然後評閱第二題,依此類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月暈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