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朱柏廬 - 教育百科
ˊ
ˊ
zhū bó l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ū bó lú
解釋:
人名。(西元1617~1688)名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明末江蘇崑山人。入清後隱居不仕,其學篤守程朱,知行並進,所著之治家格言,尤為膾炙人口,卒後門人私諡為孝定先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朱柏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朱柏廬(1617~1688)名用純,字致一,清江蘇崑山人。其父集璜於明末為生員,清兵下江東時,城陷不屈死難;因仰慕晉代王裒攀柏哭父之孝行,故自號曰柏廬。清初居鄉授徒養母,並於康熙十七年(1678)堅辭不應博學鴻詞科。其學術思想,確守程、朱之學,提倡知行並進,修己以敬,施於日用常行,經由對事物的博學明辨來通達簡易之理,而一以主敬為工夫。又主張為學必須修德、徙義、改過三者交勉,方可日有進境,免於空言無實。在教育進程上,對來學者先教以朱子〔小學〕、〔近思錄〕,以為入德之門;繼乃教以四書,闡發要義,商榷經史;又仿照〔白鹿洞書院學規〕設立講學規約,用以鼓舞來學者。柏廬曾常勉勵學者用本來面目,全副精神,挑起世道人倫士品學術。其遺言告弟子曰:「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故最重視道德教育。其著作以〔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出語平易切當,最為膾炙人口;另著有〔四書講義〕、〔愧訥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朱柏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