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朱鸝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朱鸝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又名大緋鳥,為臺灣不普遍的留鳥,棲於海拔300~700公尺間之闊葉森林中,牠飛越於樹枝間,其緋紅的體色在樹上與綠葉成鮮明對比。在臺灣的繁殖期為4~6月,一窩產3~5個蛋。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朱鸝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黃鸝科
腳趾型: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棲所環境: 針闊葉林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traillii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科名: ORIOL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Oriol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目名: 雀形目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朱鸝
英文名: Oriolus traillii ardens
描述:
體長約25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鉛色,虹膜白色,頭、頸、上胸及翼為黑色,其餘部分皆為鮮朱紅色,腳鉛色。雌鳥的羽色類似雄鳥,但胸及腹雜有白色羽毛及黑色縱斑。亞成鳥的頭、頸、上胸及翼為暗褐色,背、尾羽及尾下覆羽暗紅色,胸至腹部污白色,雜有暗褐色縱斑。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東亞,包括喜馬拉雅山區、中南半島、中國西南及台灣。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300至1,000公尺之間的闊葉樹林,數量稀少,而且分布並不普遍,以東部的族群較大。
作者: 丁宗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roon Oriol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Oriolus traillii
形態:
體長約25公分。雄鳥頭部、頸部以及前胸黑色,翼羽黑褐色,身體其他部分的羽毛以及尾羽為略帶金屬光澤的紅色,尾羽長。雌鳥大致類似雌鳥,但是紅色部分羽色較暗,腹部為白色有黑色縱紋。亞成鳥頭部和翼羽褐色。
分布: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由喜馬拉雅山腳、中國西南部、台灣、海南島及中南半島,棲息於平地至海拔4,000公尺的山區闊葉林以及針闊葉混合林。
生態習性:
族群數量不多,不容易觀察,經常與其他鳥種共同活動。大多於樹冠層活動,較少到樹林下層和地面,飛行經常採取自高點往下滑的方式。鳴叫方式多樣而且變化豐富,有婉轉的哨音以及急促的警戒聲,繁殖期則特別容易聽到低沈的“wu wu”聲。以昆蟲和漿果為主食,也吃花蜜。繁殖期2~6月,鳥巢大型深杯狀,懸掛於樹枝分叉處,由植物組織編織而成,外覆蜘蛛網,離地約4~10公尺高,每窩產卵2~3枚,卵為淡粉紅色有深色斑點。部分族群為候鳥。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黃鸝科 (Family Orio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朱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