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板栗 - 教育百科
ˇ
ˋ
bǎn l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n lì
解釋:
植物名。殼斗科板栗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針狀鋸齒緣。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長九至二十公分,被絨毛。果實也稱為「板栗」,球形。殼斗具尖刺,成熟後,變為深棕色,開裂成四瓣,內有堅果二、三粒,味美可食用。也稱為「栗子」、「大栗」、「毛板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板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板栗
英文名: Castanea mollissima
描述:
喬木可達20公尺高。小枝披有短柔毛,經常披有長毛。葉柄1-2公分;葉片橢圓長圓形至長圓披針形,10​​-17公分,葉背沿脈被絨毛到柔毛,葉面披鱗片狀的腺體,有時無,葉基圓形到截形,邊緣有粗鋸齒,先端銳尖到漸尖。雄花序10-20公分。殼斗密被短柔毛,帶有長刺苞片。每顆殼斗中有2或3的堅果,直徑2-3公分,或鮮少狹窄。
分布:
中國、台灣、韓國。
作者: 紀瑋婷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