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染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ˋ
部 + 5 畫 = 9 rǎ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將布或其他東西加上顏色。如:「洗染」、「染髮」、「印染」、「染色」。
  2. 沾著、受影響。如:「感染」、「沾染」、「一塵不染」。
  3. 患、得。如:「染病」。
  4. 男女間的不正常關係。如:「他們兩人有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
解釋:
  1. 用顏料使東西沾上顏色。
    【例】染布、染髮、染色
  2. 書畫時著色落墨。
    【例】渲染、點染
  3. 沾著、沾惹。
    【例】一塵不染
  4. 感受、罹患。
    【例】傳染、身染重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ǎn
解釋:
[動]
1.著色於布帛等物體上。如:「染布」、「染絲帛」。
2.書畫時著色落墨。如:「揮染」、「灑染」。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授筆成章。……染畢,命藏於寶篋之內。」
3.沾著、沾汙。如:「一塵不染」。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詩:「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巾不自知。」
4.感受、感染。如:「熏染」、「傳染」。《晉書.卷八八.孝友傳.庾袞傳》:「始疑疫癘之不相染也。」《董西廂》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當以藥理之。」
[名]
1.男女間的不正常關係。如:「兩人有染」。
2.姓。如晉代有染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iám/li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沾染。指人與人之間因為互相接觸,使行為、習慣影響。
    例如:毋通染著歹習慣。M̄-thang jiám-tio̍h pháinn si̍p-kuàn. (不要染上一些不好的習慣。)
  2. [動] 傳染。指疾病由一個體侵入另一個體。
    例如:伊這擺會感冒,是去予同事染著。I tsit pái ē kám-mōo, sī khì hōo tông-sū jiám--tio̍h. (他這次會感冒,是被同事傳染。)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著色在物體上,使其改變原來的顏色。
    例如:白白布染甲烏。Pe̍h-pe̍h pòo ní kah oo. (一塊純白的布料被染成黑的。比喻一個人被抹黑了。);染布 ní-pòo、染頭毛 ní thâu-mn̂g (染頭髮)。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