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桂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zhú
解釋:
植物名:(1)禾本科毛竹屬,小喬木。地下莖橫走,側出單軸稈生。稈高六至二十公尺,徑五至十五公分。籜無毛,具褐斑,籜耳顯著,邊緣密生剛毛。葉披針形,葉鞘無毛。也稱為「剛竹」。(2)「臺灣桂竹」之俗稱,與桂竹相似,但籜耳不顯著且無毛。特產臺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桂竹
英文名: Phyllostachys makinoi
描述:
籜淡褐色具深褐色斑點,外面疏被毛,無緣毛;籜耳略具短毛;籜舌近無毛。葉緣一邊密被緣毛,另一邊無毛。

分布:
特有種,廣泛栽植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p>
作者: 楊遠波, 劉和義, 林讚標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ì-t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禾本植物。一種莖幹長直的竹子,可以做房屋的建築材料和農具。桂竹筍在每年四月清明節前後開始發芽,叫做「春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桂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