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楊三郎 - 教育百科
ˊ
ˊ
yáng sān lá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g sān láng
解釋:
人名。(西元1907~1995)臺灣早期美術運動的中堅畫家。曾入日本京都美術學校,接受專門訓練。光復後,為官方美展的籌畫者與推動者。作品有〈威尼斯〉、〈喜馬拉雅山連岸〉、〈尼泊爾婦人像〉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楊三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視覺素養學習網
解釋: 楊三郎,1907 年出生於台北縣網溪村,祖父楊克彰是清朝貢生,父親也是著名詩人。他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以繪畫為志業的門扉。   後來得到家人諒解與經援,楊三郎遂能專心一志作畫,1929 年畢業於關西美術學校,在日本共研習了七年。其作品屢次獲選於「台展」、日本「春陽展」,在畫壇上漸露頭角,並與台灣美術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自日返台之後,除了幫父親繼續經營事業,並與好友陳植棋、陳澄波等研究畫藝,彼此相互勉勵、率直無飾,美術風氣也被提振開展。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畫藝,楊三郎於 1932 年再度赴法深造,二年後帶著一百多幅作品回來,又得「春陽展」與「台展」的肯定,奠定了他在台灣畫壇的地位。   1934 年,與李梅樹、陳清汾等七 人合組「台陽美術協會」,從此全部精神 放在創作與推展美術的工作上。   楊三郎一生堅持自己的信念,確定追求的目標,用畫筆認真的創作,使每一階段都成為一種經驗的積累,積累出豐沛的果實,也因為他的出現,使台灣的畫壇更鮮活有力。
年份: 1907~1995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視覺素養網_楊三郎
作品清單: 迪化街口(楊三郎)
巴黎街頭(楊三郎)
巴黎河畔(楊三郎)
旭(楊三郎)
塔山遠眺(楊三郎)
持扇婦人像(楊三郎)
威尼斯(楊三郎)
美濃風景(楊三郎)
街景(楊三郎)
水都所見(楊三郎)
日出(楊三郎)
聖母連峰(楊三郎)
聖母寺遠望(楊三郎)
崎頂古屋(楊三郎)
地中海假日(楊三郎)
冬(楊三郎)
燈下少女(楊三郎)
龍洞風浪(楊三郎)
浮世繪與瓶花(楊三郎)
背景(楊三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