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橛 - 教育百科
ˊ
ˋ
部 + 12 畫 = 16 jué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小木樁、短木頭。如:「木頭橛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橛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名]
1.小木樁、短木頭。如:「木頭橛子」。《水滸傳》第二三回:「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也稱為「橛子」、「橛兒」。
2.馬口中所銜的橫木。《韓非子.姦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
3.禾稼的殘根。如:「稻橛」、「麥橛」。
[動]
擊。《山海經.大荒東經》:「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用來計算橫截後物品的段數。
    例如:一橛甘蔗 tsi̍t kue̍h kam-tsià(一截甘蔗)、一尾魚仔切做兩橛。 Tsi̍t bué hî-á tshiat tsò nn̄g kue̍h. (一條魚切成兩段。)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