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機會成本 - 教育百科
ˋ
ˊ
ˇ
jī huì chéng bě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 huì chéng běn
解釋:
  1. 經濟學上指從事某種決策行為所須放棄的最大價值。如一位大學畢業生在諸多選擇中選擇了繼續升學,其機會成本即為其餘選擇中所可獲得的最大利益。
    【例】受限於農舍面積的限制,養豬的機會成本獲益最高,於是他放棄畜養雞、鴨、牛等牲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機會成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 huì chéng běn
解釋:
經濟學上指從事某種決策行為所須放棄的最大價值。如一位大學畢業生在諸多選擇中選擇了繼續升學,其機會成本即為其餘選擇中所可獲得的最大利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機會成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pportunity Cos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機會成本為美國經濟學者之用語,與奧大利學派代置成本為同義概念。即是使用邊際概念和代用概念於生產要素的現在量,同時生產A、B兩財;為了追加A財的單位,不能不提供B財若干單位的犧牲,在不此狀態下,代置的成本謂之機會成本。在環境規劃與管理中機會成本概念可以運用於開發與保育的量化評量中,但資源保育的機會成本較不易計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機會成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