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殺青 - 教育百科
shā qī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 qīng
解釋:
  1. 古代製作竹簡時,先用火烘烤,使水分滲出,然後將青色表層刮去的過程。
    【例】竹簡經過殺青,較易於書寫並可防止蟲蠹。
  2. 喻指電影拍攝完峻或電視劇製作完成等。
    【例】這部電影拍攝經年,耗資千萬,終於殺青了。
  3. 綠茶加工製作時,將摘下的嫩葉加溫的過程。
    【例】綠茶經過殺青,可防止茶葉中的酵素發酵以保持茶葉的原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殺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 qīng
解釋:
1.古代製作竹簡,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書寫並防止蟲蠹,此一製作程序,稱為「殺青」。漢.劉向《別錄》:「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稱為「汗簡」、「汗青」。
2.泛指書籍定稿或著作完成。漢.劉向〈戰國策書錄〉:「其事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
3.電影拍攝完竣或電視劇製作完成。
4.綠茶加工製作時,將摘下的嫩葉加溫,防止茶葉中的酵素發酵的過程,稱為「殺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殺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紙未發明以前,中國人曾經以竹作為文字記載的材料。但新竹做成的簡尚不能隨即用來寫字,除了要打光它的竹處外,還需要經過一番所謂汗簡、殺青的修治過程。所謂汗簡,即放在火上烤乾新竹的水分,因有水分則容易蛀蝕,水分被炙而出,凝在竹面,有如汗珠,所以稱為汗簡。至於殺青,劉向〔別錄〕曾說:「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汁,善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之間謂汗,汗者,其去汁也。吳越曰殺,殺亦治也。」〔後漢書.吳祐傳〕注云:「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義見劉向別錄。」因之近代學者多以為殺青就是汗簡。其實殺青,乃是指刮削去青皮而言,因為青皮不能固墨,文字容易磨滅。從近代考古發現,戰國以至秦漢時代的竹簡,雖然文字並不一定寫在竹青的一面,有不少是寫在竹背的一面,但絕大多數是刮去了青皮的。經過殺青及汗簡以後的竹簡,才可以用來繕寫圖書,所以後代拿殺青一詞比喻著作完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殺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