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毛公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gōng dǐng
解釋:
西周宣王時青銅器,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銘文計有四百九十七字,是現存青銅器中,文字記載最長的。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毛公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介紹: 毛公鼎以其器腹內壁的銘文而為國之重寶。銘文全長五百字,為迄今所知最長的青銅器銘文。銘文內容見證了西周「宣王中興」的歷史,銘文前段為宣王對毛公的訓誥之辭,文中敘述宣王於即位之初緬懷周文王、武王如何享有天命、開創國家,他即位後對其所繼承的天命也戒慎恐懼。後段詳載宣王贈予毛公的豐厚賞賜。毛公於文末亦表達了對宣王的感謝,並願以此鼎傳之於後世。銘文以古雅精奧的文風表達了宣王對毛公的諄諄告誡、殷切期待,任重道遠之情,今日讀來仍令人為之動容。
毛公鼎器形極其簡樸。半球形的器身立於三蹄足之上,口沿上有兩個寬厚的立耳。全器器身光素,僅於器身口沿下方飾以一周精簡的重環紋及一道凸弦紋。其端正的器形及渾厚的器壁在與銘文樸實的書風以及宣王對毛公重任的呼應下,更顯莊重肅穆。
作者:
作品年代: 西周晚期
作品尺寸: 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公分,重34.7公斤
圖片: 毛公鼎
資料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_毛公鼎
授權資訊: 相關規範均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1.0版」及「CC BY 4.0」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