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族意識 - 教育百科
ˊ
ˊ
ˋ
ˋ
mín zú yì s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n zú yì shì
解釋:
  1. 一個民族因血統、語言、風俗習慣等相同,在政治、經濟、歷史等各方面相連繫,而產生的共通感情。
    【例】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民族意識,則容易遭致滅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民族意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ín zú yì shì
解釋:
一個民族建構於所謂的同系同源、共有文化特徵如語言、宗教、習俗、傳統、價值、符號、共同歷史和民俗以及地理根源等之上,產生共通的情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民族意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tional Consciousness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族意識指一個民族的成員覺知其自身為該民族的一分子,體認其民族的地位,而願意與同民族的人結合在一起的知覺與概念。一個民族多由血緣、形態相近的人口組成,有共同的性格基礎,即行為科學所謂之「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民族性格表現於生活方式、語言、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等方面。
  一個民族的成員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形成其「民族性人格結構」,與同族人有一種「吾儕感」的感情基礎,而對其他民族的成員則多少有「非吾族類」的感覺。一個民族的這種歸屬感與認同感特別強烈時,民族意識即堅強,民族精神亦隨之發揚蹈厲。倘若民族成員的同質性低,則有認同混淆的情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族意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