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氧化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g huà tiě
解釋:
泛指與氧化合的鐵氧化物。包括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三種,通常指三氧化二鐵。一般用做顏料或煉鐵的原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氧化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ron Oxide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鐵氧化物的總稱,主要有(1)氧化亞鐵(ferrous oxide)FeO,為黑色粉末,不溶於水,溶於酸,熔點1419℃,可當作催化劑、玻璃色料,亦稱為一氧化鐵。(2)三氧化二鐵(ferric oxide)Fe2O3,為紅色六方晶體或粉末,不溶於水,溶於酸,熔點1565℃,用做催化劑和金屬拋光的色料,也用於醫藥和冶金。(3)四氧化三鐵(ferri-ferrous oxide)Fe3O4,為帶紅色的黑色晶粉,磁鐵礦的主要成分,不溶於水,可溶於酸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氧化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