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mǔ
解釋:
  1. 動物名。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屬腔腸動物,身體為透明的膠質組織,形如傘蓋,口在傘蓋下面中央,傘緣有許多小觸手。夏日多數群集而浮游海上,夜間能放出燐光。
    【例】用水母製成的海蜇皮非常可口,是一道涼拌佳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水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mǔ
解釋:
1.動物名。腔腸動物。體呈膠質透明狀,形如傘蓋,口在傘蓋下面中央。夏日多數群集,浮游海上,夜間能放出燐光。也稱為「海蜇」。
2.水神。《楚辭.王襃.九懷.思忠》:「玄武步兮水母,與吾期兮南榮。登華蓋兮乘陽,聊逍遙兮播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水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í-bó
又音: tsuí-b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刺絲胞動物(腔腸動物)。體色為膠質透明,形狀像傘蓋,浮游在海上,夜間能放出燐光。大型水母又叫做「海䖳」(hái-thē),可經人工脫水、處理後成為食材。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水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