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永恆 - 教育百科
ˇ
ˊ
yǒng hé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héng
解釋:
  1. 恆久不變。
    【例】患難時的相扶持,使他們堅信兩人之間的友誼將是永恆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永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剎那、瞬間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héng
解釋:
恆久不變、永遠存在。如:「以誠相待是友誼永恆的要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永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ternity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永恆是由英文字翻譯而來,不見於中文辭彙中;中文名詞在字面上與之接近的是「永久」,見於〔詩經.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後有嵇康〔答難養生論〕中,有「玩陰陽之變化,得長生之永久」;其次〔孔子家語.冠頌〕中有:「率爾祖考,永永無極」,則是用「永永」形容永久;到〔漢書.景帝紀〕中有「然後祖宗之功德,施于萬世,永永無窮」,都是指「永續」的意思,可以說「永久」或「永遠」。至於永恆英文字的來源,則是從拉丁字aeternitas衍化而成,意指「永遠存在」或「沒有時間性」,這個字的觀念也就表現在字義上。
  先從「沒有時間性」(timeless)來看,從正面說就是永久或永遠,明白的說,就是沒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之分,也就無所謂古今之別。這個涵義在英語文法中雖然並未用永恆來解釋,卻見於若干不分「時式」(tense)的用字之中,如「七是一個質數」(seven is a prime number),本是根據上帝創造世界,以七為數的傳說而來,照文法助動詞""is""應該用過去式,因為上帝創造世界早已過去了,而習慣上卻不依文法,即合著「無時間性」的意思在內,馴至若干已經認為「確定不移」的、經典性的文字,都可不計其時間性,如「柏拉圖說」的「說」字,照文法用過去式固然可以,即是用現在式也不視為文法錯誤,因為這已經是「認定的」了。
  在學術探討中以永恆為無時間性的說法,見於巴門尼底斯(Parmenides, 540~470 B.C.)的一首詩,名為〔真理之路〕(The Way of Truth),說到所謂之「一」既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就是現在的全然的單一整體。也就是說「一之全然存在」等於「永遠存在」,因為其中沒有「先在」與「後繼」的「目前」,整體本身不在時間內,所以無法用時間描述。
  把存在看成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也見於柏拉圖(Plato, 427~347 B.C.)的理念說,視「理念世界」是真實而永久的存在,在其中沒有探討時間的必要,反而是在現象世界,因天體運動而有了時間觀念。柏拉圖崇尚永恆,認為可以用時間描述的都無與倫比;而可以用時間描述的現象,難以解釋其「存在」,只能從「變化」來看;而後者乃是有時間性的;不過時間則出自於最高形式的創造。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認為永恆是永久或永遠,既然視之為永久,自然不受時間限制,如數學便是一例;馴至天體中的日月星辰,以至神,都不能用時間解釋。
  在基督教教義中,上帝永恆是確定的信念。聖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 354~430)在其〔懺悔錄〕(The Confessions)中曾說上帝表現永恆,永遠如此。波伊修斯(Anicius M.S. Boethius, 480~525)也認為永恆屬於全然永久的生命,和短暫事物比較,就十分明顯。任何可以說得上有過去和未來的事物,決不會全然延伸。這類事物不能把握明天,然而卻已失去了昨天。只有無始無終者才無以計其時間,甚至不能用永久來形容,因為這樣的存在本來就是超越時間的。
  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尊波氏之說,認為永恆性具有兩個特徵,一是既無始也無終,一是不存在時間的接續,而是「同時包括所有」。啟蒙時代的哲學家洛克(J. Locke, 1632~1704)企圖透過人類心理上對於序列(ordered series)之無窮無盡的感覺來解釋永恆性,但似乎最多只能解釋到「永續性」的觀念。而同時代的斯賓諾沙(B. Spinoza, 1632~1677)與其他的觀念論哲學家則使用「永恆性」一詞來描述神或絕對者(Absolute)的存在,在斯氏的用法中,神的永恆性被視為一個「永恆真理」(eternal truth),就如同事物的本質一樣,而不能透過時間的延續來加以解釋。此外,近代哲學家羅伊斯(J. Royce, 1855~1916)則主張具有時間性的事物中其實蘊含了永恆,每一個現在都同時包括了過去與未來在內。就「永恆意識」(Eternal Consciousness)而言,所有時間中的事件都可以同時一次出現。
  提出永恆說者既各有其說法,也有質疑的意見提出反駁。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提出永恆說者都假想出一個永恆的存在,無從見諸於經驗世界;而且由永恆聯結到「永生」,由永生而指向「生命」,經驗世界中可見的生命,都不免生死消長的變化,而「變化」必然是以兩個時間「點」為準,加以比較,才能觀察到的現象,其中有必不可少的時間因素,所以永恆說仍然是一個話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永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似詞 永久、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