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沙氏變色蜥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小型的蜥蜴,軀幹長雄體約5公分,雌體約4公分。身體背面淡棕色或棕色,有鮮豔的橘色喉囊。原產於古巴及其鄰近島嶼,台灣2000年於嘉義水上鄉境內發現引入的族群,可能從寵物市場逸出,但引入原因不明,現今已四處擴散至嘉義其他鄰近鄉鎮,如中埔鄉等。沙氏變色蜥在北美、夏威夷、墨西哥、中美洲等地都屬於惡名昭彰的外來種,因具有強烈的領域性及競爭力,對當地的蜥蜴族群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台灣目前也發現沙氏變色蜥對台灣野生蜥蜴的生存有排擠效應,值得注意。
知識 1:
小型的蜥蜴,軀幹長雄體約5公分,雌體約4公分。身體背面淡棕色或棕色,有鮮豔的橘色喉囊。原產於古巴及其鄰近島嶼,台灣2000年於嘉義水上鄉境內發現引入的族群,可能從寵物市場逸出,但引入原因不明,現今已四處擴散至嘉義其他鄰近鄉鎮,如中埔鄉等。沙氏變色蜥在北美、夏威夷、墨西哥、中美洲等地都屬於惡名昭彰的外來種,因具有強烈的領域性及競爭力,對當地的蜥蜴族群生存造成嚴重的威脅。台灣目前也發現沙氏變色蜥對台灣野生蜥蜴的生存有排擠效應,值得注意。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沙氏變色蜥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拉丁科名: Polychrotidae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拉丁門名: Chord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爬蟲類
中文科名: 變色蜥科
拉丁屬名: Anoli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種小名: sagrei
中文綱名: 爬蟲綱
拉丁綱名: Reptil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沙氏變色蜥
英文名: Norops sagrei
描述:
沙氏變色蜥是雄性個體體長約5公分,最大全長約21公分,但雌性體型略小的小型蜥蜴。沙氏變色蜥身體背面主要為淡棕色或棕色,不論雄性或雌性皆有顏色鮮豔的橘色喉囊。腹部灰白色、體側面有許多黑色和黃白色斑點的沙氏變色蜥,體色會隨著環就而改變。沙氏變色蜥為卵生生殖的蜥蜴,每窩可產卵2到12枚,會將卵埋藏在沙堆或落葉堆中。
分布:
沙氏變色蜥是2000年才於嘉義水上鄉境內發現的入侵物種,雖然入侵原因不明,但極有可能是為了寵物市場的買賣。在臺灣,目前沙氏變色蜥主要分布於嘉義水上鄉三界埔一帶,此外原產於古巴及鄰近島嶼的沙氏變色蜥廣泛分布於北美、夏威夷、墨西哥、中美洲,屬於侵入性極強的外來物種。
作者: 王緒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