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河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é jiē
解釋:
河谷兩邊高於河床而較平坦的平面。為地盤上升或河流下切時,在舊河床所形成的一階段。位於河流與谷壁之間,大致沿著河道發展的階狀地形,包含平坦的階面與陡峭的階崖,階面是前期的河床。在山區,河階常成為聚落發展的主要地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河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iver Terrac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河階是由河階面與河階崖兩部分所形成的沿河岸階狀地形。河階的出現表示這條河流曾因地盤相對隆起,或相對海水面下降,或氣候突然變的潮濕多雨,使河水的流量急遽增加等地質、氣候、水文上的變動,而使河流在舊河床上進行急速的向下侵蝕。未被切割的舊河床便在新河床上形成階狀地,若河流經過幾次的急速下切,便可形成數層的河階地,位在最高的階地,年代最老,而最低的階地,年代最新。河階分為兩類:一是回春階地,另一是曲流階地。前者因地盤上升,使河流的侵蝕作用回春,急遽地向下侵蝕,回春階地的特徵為兩岸有對稱階地,高度相等,但寬度不同;後者的侵蝕基準面無變化,但氣候濕潤,河水的流量甚豐,導致強烈的下蝕作用,曲流的階地特徵為兩岸階地不對稱,高度不相等,寬度也不同,又稱為劇場型階地。河階由其組成物質來分類,亦可分為侵蝕性或堆積性河階。
  河階因地勢較高不受氾濫,每每是聚落和交通路線的所在。台灣北部新店溪上游、大漢溪上游,都是一個河階地形甚為發達的地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河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