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法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ǎ gǔ
解釋:
1.一種法器。在寺院中,法堂設有二鼓,在東北角的稱為「法鼓」,在西北角的稱為「茶鼓」。
2.比喻佛法。佛法如戰鼓,可以誡眾進善。《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十二:「梵行為茵蓐,三昧為采女,法鼓震妙因。」
3.道壇所擊的大鼓。用以震起法眾,袪除妖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法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pko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韓國的舞蹈,「pupko」原意指擊鼓,因擊鼓當中同時伴有舞蹈,所以通常亦稱之為《法鼓舞》。此舞以數個鼓形成一組,懸掛於鼓架上,舞者先在這些鼓之前,向鼓合掌三拜,然後舉起鼓槌擊鼓,先用雙手交替擊四拍,然後同時一手擊四拍而另一手擊三拍。舞蹈終了,舞者改變擊鼓的速度成緩慢板。《法鼓舞》已成為由佛教僧侶表演的宗教節目,並演變為三鼓舞和五鼓舞。
參照:
Woo-il Choi《Korea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198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法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