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泥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5 畫 = 8 [一]ní[二]nì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加水和成的土。如:「泥巴」、「泥土」、「汙泥」、「爛泥」。
  2. 如泥狀的東西。如:「印泥」、「肉泥」、「蒜泥」。
  3. 用土製成的。如:「泥娃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注音:
解釋:
  1. 固執、拘束、放不開。如:「拘泥」、「泥古」。
  2. 停留不前。如:「你不要老是泥在這兒不走。」
  3. 塗飾。如:「泥牆」、「泥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水和土的混合物。
    【例】泥巴、汙泥
  2. 搗碎、壓碎調勻後,像泥狀的東西。
    【例】棗泥、芋泥、蒜泥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固執、拘泥。
    【例】泥古不化
  2. 留滯。
    【例】別儘泥在電視前,趕快去作功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水和土的混合物。如:「泥巴」、「汙泥」。《文選.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老殘遊記》第一四回:「這裡許多人用蒲包裝泥,預備堵城門。」
2.搗碎、壓碎調勻像泥狀的東西。如:「棗泥」、「印泥」、「芋泥」、「蒜泥」。
[動]
1.沾汙、弄髒。如:「衣服泥了要換掉。」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齣:「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2.塗飾、塗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王以赤石脂泥壁。」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五一:「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固執、拘泥。如:「泥古不化」。《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權物稱用之為不泥也。」
2.留滯。《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仍泥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3.用軟言柔語相求。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一:「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唐.皇甫枚《飛煙傳》:「郎心應似琴心怨,脈脈春情更泥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