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活化能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ó huà néng
解釋:
反應物由低能量轉化成高能量的活化複合體所需的能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活化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tivation Energ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反應物跨越形成中間產物之能量障礙變為生成物狀態所需之額外能量,活化能的大小由阿倫尼亞斯定律(Arrhenius law)決定:
  K=Ae-Ea/RT
  其中K=反應速率常數
  A=頻率常數(Frequency factor)
  Ea=活化能(Jmol-1)
  R=氣體常數(8.314JK-1mol-1)
  T=溫度(K)
  將上式整理成
  lnk=lnA (-Ea/ RT)
  並以實驗求出不同溫度之反應速率常數,即可用線性迴歸求得A與Ea值。阿倫尼亞斯定律指出提升反應速率常數所需增加的溫度視活化能的大小而定,活化能愈大,則要使反應速率常數加倍所需的溫增也愈大。在處理空氣污染物時,高活化能的反應不僅耗能而且高溫環境也利於NOx的生成。使用觸媒可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因而降低反應溫度及NOx的產量,是一種重要的空氣污染物控制技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活化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ctivation energy
作者: 顏政雄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使原子或分子活化到能夠發生化學或物理變化的狀態所需的最低能量稱為活化能。根據過渡態理論,活化能是處於活化態或過渡態構型的原子或分子,與相應的處於初始態構型的原子和分子所含能量之差。在反應速率常數k=Aexp(-E/RT)和擴散係數D=D0exp(-E/RT)的數學表達式中,符號E通常表示活化能。活化能是由不同溫度下實驗測得的速率常數或擴散係數值計算得到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活化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