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岸 - 教育百科
ˇ
ˋ
hǎi 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i àn
解釋:
  1. 陸地與海洋相接連之處。可分為沙岸和岩岸。
    【例】臺灣西部海岸有廣闊平坦的沙灘,屬於沙岸地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海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i àn
解釋:
銜接海洋邊緣的陸地。《三國志.卷三○.魏書.東夷傳》:「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海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astal Zon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海岸地帶的範圍因各國地理環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內政部所採用的海岸地區的定義,包括濱海陸地及近岸海域。濱海陸地為受海洋直接及顯著影響之區域,以平均高潮線至最近之山稜線,或至地形、植被有顯著變化之處,或至濱海主要公路、行政區界、溝渠、地籍產權界線明確之處為界。近岸海域以平均高潮線至等深線30公尺,平均高潮線向海六公里處,取其距離較長者為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oast, shore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陸地邊緣瀕鄰海水處,即陸海交接處,或陸地的邊界。常指平均大潮高潮線直接向陸之一條狹長地帶,寬約1至5公里,或延伸至地形出現明顯改變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ái-huānn
又音: hái-gā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海濱。銜接海洋邊緣的陸地。
  2. [名] 海堤。隔離陸地與海的堤防,用以防止波浪的侵蝕及其他災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海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海岸海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