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測謊器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è huǎng qì
解釋:
  1. 測驗被詢者是否說謊的儀器。藉由儀器上對被詢者的血壓、脈膊和呼吸狀況等之生理狀態變化來判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測謊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è huǎng qì
解釋:
測驗被詢者是否說謊的儀器。藉由儀器上對被詢者的血壓、脈膊和呼吸狀況等之生理狀態變化來判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測謊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ie Detector
作者: 陳長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測謊器是當一個人受到懷疑時,用以檢驗其無意識生理反應變化的儀器。最常用的一種是多重波掃描器(或稱多筆記錄器,Polygraph),檢驗的項目包括呼吸動作、相對的血壓及膚電活動的反應(與掌心的流汗有關)。許多檢驗者現在使用的是「聲音壓力分析器」(voice stress analyzer),測量在說話聲中低頻率(十赫茲)的顫聲量。聲音分析器不需將器材連接在受試者身上,因此可以祕密地進行,甚至透過電話中加以檢驗。
  一般咸認為藉著偵測對詐騙所產生的某些反應模式,測謊器能辨認一個人是否在說謊。換句話說,當說謊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有某種反應模式;沒有說謊時,則不曾出現此等模式。雖然時常有人提出上述說法,卻沒有一種特定的說謊反應模式曾被客觀地證實過。測謊器所能決定的,僅是根據多重波掃描圖中研判,受試者在回答某些問題時,反應較為激烈。但是卻無法說明受試者因何而激動,是由於罪惡感、恐懼感還是憤怒感。
  檢驗者必須由不同類型的問題中,看受試者的反應差異,來推論詐騙的情形。多年以來,採用的標準問題格式是「相關/不相關」(relevant/irrelevant, R/I)測驗。相關問題與不相關問題交互混合使用。相關問題如:「你有沒有從抽屜裡拿走一萬元?」不相關的問題如:「你今天早上上過洗手間沒有?」如果受試者被相關問題干擾的程度基於不相關問題,則其將受到強烈的懷疑。測謊器可以有效地誘導受試者承認罪行,但是,無辜的受試者也可能因興師問罪的相關問題而顯得激動,造成「R/I測驗」的錯誤率提高。
  一九五○年代以來,多數的檢驗者採用「控制問題格式」,亦即加入第三類型的問題。控制問題是指受試者過去所犯的罪行。以竊盜為例,控制問題可能是:「去年以前,你是否拿走過不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如果受試者承認以前竊盜過,則檢驗者在重新檢驗這些問題時,會改變問題的措辭,如:「不論你跟我說過什麼,你是否曾經…?」這種問話的目的在於從檢驗者的觀點,找出二、三個問題,受試者的答案是不真實的,或者受試者自己對真實的答案感到不確定。控制問題測驗的理論認為,一個無辜的受試者若能老實地回答相關問題,則其受控制問題的干擾最大,生理反應也最強烈。然而犯罪者則是對相關問題的反應最強烈。
  儘管多重波掃描器和聲音壓力分析器的檢驗者,聲稱其正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九,然而迄今仍得不到可信的研究支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測謊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