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滋 - 教育百科
播放
ˇ
部 + 9 畫 = 12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生、長出。如:「滋長」、「滋生」。
  2. 引發、惹起。如:「滋事」、「滋擾」、「滋生事端」。
  3. 潤澤。如:「滋潤」、「滋補」、「滋養」。
  4. 滋味:感覺、味道。如:「少年不識愁滋味。」、「這道湯滋味鮮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生長、繁殖。
    【例】五穀不滋
  2. 引發、惹起。
    【例】滋生事端
  3. 潤澤、溼潤。
    【例】滋潤、滋補、滋養
  4. 味道、美味。
    【例】餘滋、含甘吮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生長、繁殖。如:「滋生」。《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2.培植、培養。《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3.引發、惹發。如:「滋事」。《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4.潤澤。《文選.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5.補身體。如:「他身子十分虛弱,須好好滋補一番。」
6.北平方言。指噴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形]
繁多、茂盛。《文選.潘岳.射雉賦》:「靡木不滋,無草不茂。」
[副]
更加。《孟子.公孫丑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史記.卷一一二.酷吏傳.序》:「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名]
1.味道、美味。《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汦汦庶類,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2.汁液。《文選.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文選.左思.魏都賦》:「墨井鹽池,玄滋素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