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灰腳秧雞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灰腳秧雞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棲息於潮濕沼澤地、稻田等之植生地。以昆蟲及其幼蟲,小型軟體動物、植物的嫩葉和種子等為食。灰腳秧雞在臺灣的繁殖,尚未有觀察記錄。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灰腳秧雞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平原鄉鎮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秧雞科
棲所環境: 沼澤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eurizonoides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RALL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Rallin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目名: 鶴形目
拉丁目名: GRUIFORMES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灰腳秧雞
英文名: Rallina eurizonoides formosana
描述:
頭頂、頸側、頰、前頸和上胸為紅褐色;翼上覆羽和飛羽橄欖褐色,翼上的白色橫斑紋僅分布在飛羽的內翼和少數覆羽上,此白色橫斑紋在翼折疊時無法看見;喉白色;腹以下至尾下覆羽為黑白相間之橫斑;虹膜紅色至橘紅色(未成年鳥暗褐色)。喙鉛灰色;跗蹠和趾鉛青色。未成年鳥暗橄欖褐色,頭和頸兩側的煙灰色更濃,肩羽和翼上覆羽有稀疏的黑色和白色橫條紋。幼鳥的背面灰黑色,腹面煙灰色,胸和腹具白色橫斑紋。
分布:
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蘇門答臘、菲律賓、中國西南、臺灣及琉球。臺灣亞種在台中大肚溪口、南投埔里及霧社、嘉義平原及阿里山、高雄和台北烏來、台東成功鎮等地皆曾發現,以嘉義地區較常出現(王嘉雄等 1991)。蘭嶼也有紀錄(Hachisuka & Udagawa 1951)。
作者: 顏重威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