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魚 - 教育百科
ˊ
wū y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ū yú
解釋:
  1.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鯔(ㄗ)形目。體形圓長,頭背略扁平,眼皮厚,體長三十∼八十公分,多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亦可人工養殖。每年冬季洄游至臺灣南部西岸產卵,臺灣特產的烏魚子即為此魚的卵巢。
    【例】冬至前後的汛期,是漁民打撈烏魚的時刻。 △烏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烏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ū yú
解釋: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鯔形目。體形圓長,頭背略扁平,眼皮厚,體長三十至八十公分,多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亦可由人養殖。每年冬季洄游至臺灣南部西岸產卵,臺灣特產烏魚子即為此魚的卵巢。也稱為「烏頭」、「烏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烏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oo-hî/oo-hû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鯔魚、鱧魚。魚類。體形圓長,頭部和背部扁平,眼皮厚,體長約三十到八十公分,多生於鹹淡水交界的河口,也可以人工養殖。每年冬季洄游到臺灣南部西岸產卵,漁民捕獲烏魚,取出魚卵曬成烏魚子,是昂貴的食材,也是漁民重要收入。
同義詞: 信魚、烏仔魚、聖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烏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