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牛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láng
解釋:
  1. 牧牛的人。
    【例】古時候很多貧苦人家的小男孩常會受僱為牛郎,幫人看管牛群。
  2. 應召男子的俗稱。
    【例】午夜牛郎
  3. →牛郎織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牛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láng
解釋:
1.牧牛童。晉.葛洪《神仙傳.卷九.蘇仙公》:「先生家貧,常自牧牛,與里中小兒更日為牛郎。」
2.牽牛星。唐.胡曾〈黃河〉詩:「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待靈槎送上天。」
3.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參見「牛郎織女」條。
4.指從事色情陪酒的男子。語本西元一九六九年美國電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該片的情節以描述牛郎為男性性工作者的故事,因而作為男性性工作者的代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牛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û-n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牧牛的人。此音讀指傳統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中的牛郎。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牛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