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狀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ˇ
部 + 4 畫 = 8 zhuà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形態、樣子。如:「形狀」、「狀貌」、「奇形怪狀」。
  2. 情況。如:「狀況」、「現狀」、「病狀」。
  3. 描述。如:「狀其聲」、「不可言狀」。
  4. 陳述事實的文字。如:「告狀」、「訴狀」、「行狀」。
  5. 用以獎勵或證明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6. 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的人。後也用以稱考試的榜首。如:「經過幾年的苦讀,他不但考上大學,還是這次考試的狀元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àng
解釋:
  1. 形態、容貌、樣子。
    【例】粉狀、形狀、奇形怪狀
  2. 情況。
    【例】現狀
  3. 陳述、描寫。
    【例】灼灼狀桃花之鮮。(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4. 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
    【例】行狀、訴狀
  5. 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
    【例】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àng
解釋:
[名]
1.形態、容貌、樣子。如:「粉狀」、「奇形怪狀」。
2.情況。如:「現狀」、「慘狀」。《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3.功績、良好表現。《史記.卷二.夏本紀》:「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4.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如:「行狀」、「訴狀」。《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
5.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動]
陳述、描寫。如:「摹狀」。《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敘述事實的文章。現通稱打官司的呈文。
    例如:訴狀 sòo-tsn̄g。
  2. [名] 獎勵或證明用的文書。
    例如:獎狀 tsióng-tsn̄g、權狀 khuân-tsn̄g。
同義詞: 文件
音讀: tsi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