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玉山 - 教育百科
ˋ
yù sh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 shān
解釋:
1.連年下雪的山。《晉書.卷三五.裴秀傳》:「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精理義,時人謂之『玉人』,又稱『見裴叔則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唐.韋莊〈對雪獻薛常侍〉詩:「皓鶴褵褷不辨,玉山重疊凍相連。」
2.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山。《山海經.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3.山名。臺灣最高峰,高三九五二公尺,位於臺灣中部的嘉義、南投、高雄三縣交界處,在北回歸線以北、嘉義市正東。冬季經常積雪,所以稱為「玉山」,日治時代稱為「新高山」。
4.縣名。在江西省東北,瀕信江西岸。因境內有懷玉山而得名。浙贛鐵路經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玉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知識 1:
  玉山高3952公尺,為東北亞第一高峰,遠勝日本富士山,曾名為新高山。為保護自然生態景觀及提高國民遊憩品質,於1986年4月10日成立玉山國家公園,屬山岳型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位居台灣中央山脈高山地帶,地跨花蓮、高雄、南投、嘉義4縣,面積十萬五千餘公頃。巍峨山峰遍布全區,奇峰兀立氣勢磅礡,秀麗雅致渾然天成,為台灣高山地區罕見之自然景觀。其間包括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園區中崇山峻嶺,深邃溪谷。植物分布隨地形及高度變化,由暖帶、溫帶至寒帶林相依次變化動植物繁衍。清代並建有八通關古道等,穿越中央山脈。生態資源、人文史蹟資源豐富。裸露山壁陡峭崢嶸、褶皺起伏氣象萬千。
   國家公園
  美國的黃石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設立於1872年3月1日。當初成立的由來是因為要興建橫貫東西部的鐵路,其中一段便要經過且會破壞黃石河谷這地方,美國有些人士便覺得,這個黃石河谷那麼美,應該要讓後代子孫也能欣賞到,不應破壞它。因此這些人便對美國國會施以壓力,別讓鐵路經過黃石河谷,並且要成立公園來保持黃石河谷的自然景觀,這個公園不受州界的限制,因此是國家的,地位超乎州,這便是黃石公園的由來。黃石公園成立四十多年後,美國才於1916年成立了「國家公園管理處」,而這個管理處最優秀的地方,便在於它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解說系統,由於這套系統作法完整,致使後來美國政府也把有關史蹟保存的工作歸它管理。這也就是說,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工作有二部分:一個是對國家公園的管理,另一方面,它也負責對歷史文物古蹟的保存。在美國,國家公園要具有一定足夠的面積、資源、特色等,足以稱為國家公園的條件才能被稱為國家公園。我國政府自民國73年起即大力推動國家公園建設工作,同時也強調自然生態之保育;這幾年來,已陸續成立了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與金門等國家公園。台灣國家公園之歷史追溯,早於1935年由日本官方及學者組成的國家公園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討論台灣地形景觀之優美、自然破壞情況、生態及稀有動植物等條件,考慮國家公園設置的標準,選定了大屯、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魯閣國家公園。並於1941年3月10日發行國立公園紀念郵票(圖1~3),惟受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而停頓。
   玉山地質
  玉山國家公園地質分區(圖4)涵蓋:(1)台灣中央山脈東部亞區,為先第三紀之變質雜岩;(2)中央山脈西部亞區,以玉山地塊為主體,由第三紀變質至亞變質沉積岩組成(圖5);(3)西部麓山帶未變質沉積岩區(圖6)。玉山地塊與中央山脈變質雜岩或西部麓山帶沉積岩層皆以大斷層分隔(圖4)。
  常言滄海桑田,玉山地層岩石中,多螺蚌貝類化石、生物活動遺跡之生痕化石與波浪影響所及產生之波痕漣漪等沉積構造(圖7~10),前為滄海沉積,後因板塊間的碰撞擠壓,造山運動抬升隆起,原百餘里寬的沉積海盆,褶皺起伏而成東北亞第一高峰,台灣十峻之首。玉山主要岩層稱玉山主峰層,由黑色板岩、變質砂岩與硬頁岩構成之褶皺山脈(圖11~13)。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玉山
主題: 地質
作者: 莊文星
數位化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紀錄類別: 地質學習資源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io̍k-suann
屬性: 附-地名-山脈
解釋:
  1. 附錄-地名-山脈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玉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玉山